点击进入高级站内搜索
您现在位置 : 网站首页 > 镜头手记 > 纪检人手记 > 正文

【纪检人·手记】节 俭---人生“备忘录”中不能遗漏的篇幅

忍饥挨饿、食不果腹、无米弄炊……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联想起贫困的旧中国。而今这样的日子早已离我们远去,支撑普惠我国十几亿人口的改革、开放、建设巨大成果的,是粮食连年丰产增收、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贫困地区和人口脱贫摘帽,全面小康梦近在咫尺。如今人们不再为温饱而犯愁,但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革命传统与精神,似乎于某些现代人的脑海中正在被“格式化”。仅以日常餐饮环节为例,从城市到乡村、从居民楼到农家,饭菜剩余并被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无论是亲朋聚餐还是公务接待,满桌的饭菜最后“所吃无几”甚至动都没动;无论是吃家常便饭还是临时快餐,饭菜没吃完便被倒扔至垃圾桶,餐桌上的浪费可谓随处可见。有人做过调查统计,在我国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每天平均会浪费掉64000公斤饭菜,但这足能解决6万人口一天的口粮;而全中国14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天下来大概可节省7.6万斤大米。

“仓廪实而知礼节”,饮食是人类生存以及文明得以延续的底线基础,饮食习俗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层次,相对曾经的落后与窘迫,沐浴在新时代阳光下的我们,有着更为富足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但盘中之粮皆由辛苦得来,是神圣的劳动的化身,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安全,勤俭节约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国家发展进程中危与机并存的情势更加凸显,加之农村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牢粮食危机意识,敬天惜粮、节俭生活,从成年人做起、从孩子抓起,健全完善教育引导机制,培养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使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能绷紧节约这根弦并切实付诸于行。

勤俭节约,一旦从小事上做起、从细节上落实,将会集聚迸发出无限的正能效应。但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尤其是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节俭习惯更需要在日常小节上着眼,促使其日渐成为个人的一种思想和行动自觉并植根在潜意识中,最终无需让别人提醒或督促,从根本上解决内因推动力的问题。此外,还要从制度建设层面加以发力,在精神文明引领、法治约束惩戒、干部作风建设等领域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执行,在全社会构建倡俭戒奢、移风易俗、合理消费、珍惜资源的控制运行架构,并定期进行评估分析,真正激发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社会组织和每一位公民克勤克俭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节俭写入居家过日、人生奋斗的“备忘录”。(李春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