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村札记:“土气”是值得骄傲的
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根,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乡土于我们是熟悉的,每个人都与乡土紧密相连,或者说我们本身就是乡土的一部分,“土气”是永远的印记。我以为“后浪”们只有牢记那份对乡土的情感,守住心中的乡土根,方能在时代洪流中行稳致远。弯下身子,抛去“牛气”驻村之前,我耳边环绕着很多说法。“小阳,基层的工作不好干,要干得好,更要说得好”“年轻人,要有干劲、要灵活,以后指着你们呢”……然而,基层并没有戴望舒笔下“雨巷”
-
清风网评丨调查研究要谨防“三客”当好“三主”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和反对在调查研究期间的“过客”“说客”“看客”等行为,要用系统深入的学习、坚强有力的举措、入脑入心的行动,切实通过调研推动问题解决。 谨防“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过客”行为,用磨砻砥砺的意志当好“磨刀石”上的“主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
-
清风网评 | 在“卷”与“平”之间做“竹系青年”
面对挑战,有的人选择了“内卷”,有的人选择了“躺平”。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像竹子一样拥有柔韧、向上和深根的特质,在“卷”与“平”之间找到平衡,发挥出坚韧的力量。坦然自若,以“柔韧”应“内卷”。如果在工作中盲目地随波逐流,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没有必要的内卷之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工作、以平和心对待他人、以平凡心看待自己,并且以坦然自若的态度来面对外界的挑战。同时,我们还应该找到自己的优点,弥补不足,巧妙地适应
-
清风网评丨说说文字工作中的“四风”顽疾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字以显之。从社会发展来说,文字是文化的传承,是交流的载体;从党政机关来说,文字是工作的体现,是辅政的工具。作为体制内的党员干部,就必须把文字工作抓牢抓实,坚决纠治文字中的“四风”顽疾。要根除“形式主义”中大小事宜都行文报告的“职业病”,切实做到精简发文,做到“文风蔚然”。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但在当下,一些过度依赖文字工作的歪风邪气也在疯狂滋生,不论大事小事,都一律要求行文报告。一方面,是因为
-
清风网评 | 调查研究当“胆”“识”超群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作为党员干部务必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以过硬的“胆”“识”,深入一线扎实开展调研工作。调研要脚踏实地,以一夫当关的“胆气”切实转变作风,强化绝不撂荒的“担当之识”。“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想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转变作风势在必行。党员的作风代表着党的形象,基层党员干部不
-
先锋时评 | 好干部要敢于“定风波”
近日,讲述苏轼生平的纪录片《定风波》在央视平台播出。该片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彰显了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者情怀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廉政绩。追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该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人生低谷期,是遇雨后的随性之作,反映了他豁达乐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业观等仍具有借鉴意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要想成为
-
清风网评丨“爬坡过坎”走好新征程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政治自觉,要把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中汲取宝贵经验、赓续奋进力量,用“爬坡过坎”的韧劲和勇气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要爬住“目标清、方向清”的“坡”,迈过落实上“流于形”“浮于表”的“坎”,决不能“走过场”。当前,普遍存在落实上级工作“走过场”“打折扣”“大而化之”“上热中温下冷”等现象,面上表态到位、跟踪及时、部署全面、分工具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干
-
【原创诗词】 清 廉 颂
清 廉 颂(其一) 浩瀚神州史,谁能照汗清。 贵者显一时,廉者流芳名。 屈原洁其志,包拯廉其行。 生前世人敬,身后鬼神倾。 清 廉 颂(其二) 人生数十载,廉洁最可钦。 鄙人贪小利,罔顾身后名。 君子重修身,功成德业进。 二者孰轻重,劝君掂量清。 作者 / 徐 刚(图片来源于网络)
-
植物寓廉(古体组诗)
植物寓廉(古体组诗) 青松扎根万山沟壑间,凌云壮志天地行。拂去浊风自然闲,傲然屹立不与争。 翠竹节节竹枝冲云霄,悠悠心间自公心。年年岁岁不开花,自在免撩蜂与蝶。 红梅越冷越寒越绽放,与雪共存人世间。红梅不畏北风吹,俏颜傲骨暗香传。 幽兰幽兰生于山谷中,与世独立不争芳。来年空谷虚度日,留得遗香不忧伤。 静菊秋高气爽十月天,百花殆尽穿金甲。不争利来不图名,永留正气在人间。 爱莲板桥爱竹高风节,周颐喜荷自清涟。夏日时节满池开,人人都知不染心
-
从“谷雨三候”中感悟为民情怀
“春雨绵绵,雨生百谷”,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是传统农耕文化中提醒人们抓紧播种的信号。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赏花、谷雨贴等习俗。过去,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预示在不同时间段,生态的不同反应。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谷雨三候中感悟中华文化的传承伟力,从谷雨天中汲取智慧力量,做到先苦后甜、清正廉洁、为民除害。谷雨天,喝一杯“先苦后甜”的谷雨茶。谷雨有喝茶的习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