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高级站内搜索
这里是文章模块搜索页
条件筛选
  • 先锋时评 | 好干部要敢于“定风波”

    近日,讲述苏轼生平的纪录片《定风波》在央视平台播出。该片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彰显了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者情怀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廉政绩。追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该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人生低谷期,是遇雨后的随性之作,反映了他豁达乐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业观等仍具有借鉴意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要想成为

  • 清风网评丨“爬坡过坎”走好新征程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政治自觉,要把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中汲取宝贵经验、赓续奋进力量,用“爬坡过坎”的韧劲和勇气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要爬住“目标清、方向清”的“坡”,迈过落实上“流于形”“浮于表”的“坎”,决不能“走过场”。当前,普遍存在落实上级工作“走过场”“打折扣”“大而化之”“上热中温下冷”等现象,面上表态到位、跟踪及时、部署全面、分工具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干

  • 【原创诗词】 清 廉 颂

    清 廉 颂(其一) 浩瀚神州史,谁能照汗清。 贵者显一时,廉者流芳名。 屈原洁其志,包拯廉其行。 生前世人敬,身后鬼神倾。 清 廉 颂(其二) 人生数十载,廉洁最可钦。 鄙人贪小利,罔顾身后名。 君子重修身,功成德业进。 二者孰轻重,劝君掂量清。 作者 / 徐 刚(图片来源于网络)

  • 植物寓廉(古体组诗)

    植物寓廉(古体组诗) 青松扎根万山沟壑间,凌云壮志天地行。拂去浊风自然闲,傲然屹立不与争。 翠竹节节竹枝冲云霄,悠悠心间自公心。年年岁岁不开花,自在免撩蜂与蝶。 红梅越冷越寒越绽放,与雪共存人世间。红梅不畏北风吹,俏颜傲骨暗香传。 幽兰幽兰生于山谷中,与世独立不争芳。来年空谷虚度日,留得遗香不忧伤。 静菊秋高气爽十月天,百花殆尽穿金甲。不争利来不图名,永留正气在人间。 爱莲板桥爱竹高风节,周颐喜荷自清涟。夏日时节满池开,人人都知不染心

  • 从“谷雨三候”中感悟为民情怀

    “春雨绵绵,雨生百谷”,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是传统农耕文化中提醒人们抓紧播种的信号。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赏花、谷雨贴等习俗。过去,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预示在不同时间段,生态的不同反应。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谷雨三候中感悟中华文化的传承伟力,从谷雨天中汲取智慧力量,做到先苦后甜、清正廉洁、为民除害。谷雨天,喝一杯“先苦后甜”的谷雨茶。谷雨有喝茶的习

  • 于“杜康”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近日,随着《问“剑”破局》系列专题片的热映,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剑川县部分领导干部在培训期间违纪违规聚餐饮酒案件的发生,更是给全体党员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不由得令人深思,这么多的党员干部被这杯“杜康”撂倒,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没有敬畏之心、守不住自己的底线。党员干部要在“清圣”“浊贤”中知敬畏。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各式各样“酒”的美名和传说,然而

  • 【清风文苑】致敬孤勇者 礼赞纪检人

    你紧握着利剑你身披着铠甲你的不同寒光闪烁都是勇敢的 都是坚强的 都只为践行人民至上他们说你用热血和忠诚守护钢规铁纪他们说你用坚毅和执着誓死捍卫正义像逆行的孤勇者哪怕站在黑暗里也依然带着光……身正是范,你们的事业与孤寂为伴,其中的艰难和孤独很少有人感同身受,但“清正廉洁、坚守正义”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你们的血液里,唯有将青春和生命奉献,将苦闷与孤寂独咽。探寻谜题,你们夜以继日躬身入局,蛛丝马迹、细枝

  • 【清风文苑】我是谁?

    我迎寒风怒放清气满乾坤,我生空谷岩穴纵使无人亦自芳,我宁折不弯未出土先有节, 我愿抱香枝玉陨却不随秋风舞,我郁郁葱葱历严冬而不衰,我浊水淤泥不竞繁花任其自绽,我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也要留清白在人间。我是谁?梅、松、竹、菊、莲? 我,是万千纪检人。

  • 【清风文苑】为民之心

    冬日的早晨灰蒙蒙,纪检干部已早出门。傍晚的樱花洒一地,大楼的灯光不关闭。监督执纪节奏不停,伸张正义捍卫公平。养育之人皆是百姓, 日夜努力繁荣稳定。

  • 【老支书的清廉小故事】公私分明的村里“当家人”

    “我们公坎村有一个‘实在人’‘好当家’……”走进班洪乡公坎村,耳边时不时会传来村民们这样的赞许声。被大家如此评价的人,其实就是村里的老支书王三贵。王三贵生于1943年7月,197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8岁那年,他担任了公坎村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当家人”。有一天,村里因开展工作需要,处理后勤事务的人手不够,王三贵便喊来自己的妹妹到村上帮忙做饭,之后的一天,工作人员发现村里的大米少了一袋,就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