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高级站内搜索
您现在位置 :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工作 > 正文

沧源:“廉洁文化+民族文化”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华美乐章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执纪职责,认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实际行动有效有力推动沧源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奏响了一曲具有沧源特色的“廉洁文化+民族文化”华美乐章。

 

  “汉佤”双语宣传,让“廉洁声音”更具宣传渗透力。结合民族特色优势,把《信访工作条例》编印成版宣传小册子,通过接访下访、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监督检查等契机进村入户、广泛宣传,不断提升新时代信访工作制度改革重要成果的知晓率,助推人民群众依规依纪法表达诉求。借助村级应急广播,用“汉佤双语”适时循环播放《信访工作条例》,让群众在闲暇、农忙时都能学到信访相关知识,营造人人学条例、守条例、用条例的浓厚氛围。组建由各村监督员和民情信息员构成的“佤语宣传小分队”,通过入户送学、微宣讲等形式,紧密联系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社保医疗等,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讲解、心贴心交流,同时广泛收集村情民意,特别是对村干部廉洁履职、民主决策、工程建设等方面,主动交流倾听意见建议,持续向群众传递“廉洁声音”,构建村组干部队伍清正有为、村级管理清晰规范、村风民风清新的“清廉村居”。

 

  “汉佤”文化结合,让“廉洁清风”吹进佤族村寨。“廉洁+旅游”。将廉洁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有机结合,把“不吃宴请,不要贿赂”“不让织的布错纹路,不让说的话丢失掉”等汉佤双语版佤族俗语、廉洁谚语设置在班鸽自然村等旅游景区景点中,让游客和本地干部群众在旅游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既能看风景又能悟“风清”。“廉洁+多媒体”。注重运用佤族语言来展示表达廉政文化、廉政教育,充分挖掘十位老支书的廉洁小故事,拍摄制作“清风民语说”(佤语)短视频,将纪检监察工作、纪言纪语、党纪法规等转化成佤语进行录制播报并全方位推送,使全县不同年龄段的干部群众一看就明、一听就懂,对纪检监察工作、纪律作风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极大增强了全县纪检监察工作认知度、辨识度,有效打破了语言不通、意思不懂、不易接受的困境,引导广大受众既学习党纪法规知识、知晓底线红线,又感受佤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廉洁教育有人气、接地气且更加入脑入心。“廉洁+艺术展示”。精心组织拍摄以佤族元素为题材的廉政微电影《木鼓声深》,启用多位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影片角色,讲述佤族纪检监察管干部坚守本心、从严执纪执法的故事历程,该片入选党员教育省级资源库,并荣获第九届亚微节“好作品”奖、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法治微电影大赛“廉政单元”最佳影片奖。同时,将纪法规制、民族团结、好家风家训等融合打包,编制拍摄成系列廉政歌曲和专题片并用佤语进行讲解和宣传,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在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熏陶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目前,录制的廉政歌曲《好家风》视频在“清风云南”抖音号的浏览量已达18.29万人次,点赞1864,评论100多条。“廉洁+机关文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机关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强基的主要抓手,把“江三木落”“佤族头人拒收英军贿赂”“鸡肉烂饭”等廉洁故事与本地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制作成精美的文化宣传展板,精心打造机关文化长廊,全面树立机关新形象。

 

  “汉佤”双语巡察,让巡察工作开展更具实效性。针对部分佤族聚居村寨群众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的实际,积极探索开展“汉语+佤族语言”的“双语”巡察,有效破除语言障碍瓶颈,积极拓展反映问题的方法和渠道,全面助力村级巡察扩面增效,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培养一批“双语”巡察干部。将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纳入巡察“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在开展乡镇、村级党组织巡察时,有针对性、有比例地抽调这些干部参与,保证能有效地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沟通。采用“双语”访谈。巡察组在设置的宣传接访点,以及在开展入户走访、群众座谈等工作时,用“双语”进行接访、交流,让群众反映诉求更加畅快。开展“双语”反馈。巡察结束后,被巡察乡镇、村针对巡察移交的关于群众反映集中的土地确权、低保、养老等问题,及时组织“双语”宣讲员向群众讲政策、答疑问。(孔显宽  田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